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ST信通接连涨停 应三方面遏制退市风险股炒作

  • 职场
  • 2025-02-20 07:42:08
  • 4

*ST信通接连涨停 应三方面遏制退市风险股炒作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近期,*ST信通(维权)(SH600289,前收盘价4.19元,市值26.44亿元)股票因出现连续多个涨停板而引发市场关注。2月10日晚,公司发布了关于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但其后至2月17日,公司股价依然连续涨停。2月18日开市后,公司股票停牌。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充分关注其潜在投资风险。

  *ST信通近期股价的暴涨与其基本面存在明显背离。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公司营收为1.93亿元,归属净利润为2876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398万元。公司因未能在停牌2个月内(2025年1月10日停牌届满日)完成资金占用改正,按相关规定,公司于2025年1月14日复牌,并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在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个月内仍未能完成改正,公司股票将被上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同时,由于2023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触及《股票上市规则》9.3.7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情形,公司股票将被上交所决定终止上市。

  一方面,公司控股股东亿阳集团资金状况不容乐观,后续能否足额偿还占用款仍待观察;另一方面,公司因合同纠纷案被司法划扣募集资金6048.54万元。这两方面问题若解决不好,都可能导致*ST信通触及上述两种退市情形。

  应该说*ST信通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较大,即便勉强保住上市地位,目前基本面也比较脆弱。但部分投资者抱有赌博心理,认为公司即便最终会终止上市,在此之前仍可赌一把。退市风险股、问题股投机炒作的盛行,暴露出当前市场制度的一些漏洞,笔者对此建议:

  一是完善退市制度并强化执行。目前交易所设计了分门别类的各种退市红线,当然也有“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的组合类退市红线,笔者有个设想,就是设立更加多元的组合类退市红线,对上市公司进行三维甚至多维综合考察,然后再决定是否让其退市,其中每个指标的门槛都无需太高。比如可设立“净利润低于1000万元+营业收入低于5亿元+非标意见审计报告”的组合类退市红线,这样可将一些综合质素不高的公司及时清出市场。

  另外,目前财务类退市耗时较长,一般第一年触及相关红线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然后再看第二年相关指标是否触及终止上市红线,退市流程拖延两个年度以上。而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等交易类退市流程比较简洁、耗时较短。建议可考虑缩短财务类退市流程,每半个年度即考察上市公司是否触及财务退市红线,减少相关股票在市场上的存续时间。

  按目前规则,上市公司半年报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不经审计。建议上市公司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若遇上需要考察半年报是否触及终止上市红线,上市公司需聘请中介机构审计中期财务报告,证明已摆脱终止上市红线,若不聘请中介机构审计则强制终止上市。其他未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上市公司可视情况,自由选择是否进行中期审计。

  二是优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制。股票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目前个人投资者买入退市整理期股票的,应当具备24个月以上的股票交易经历,且账户资产在50万元以上。虽然投资者买入风险警示股票也需开通交易权限,但没有明确规定投资者需要满足账户资产50万元以上等条件,只是由券商自行掌握。建议对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的,一律需要满足50万元以上账户资产等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仅可卖出已持有的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由此可将一些缺乏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排除在风险警示股票交易之外,毕竟退市风险并非一般投资者所能承受。

  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上市公司的价值,最终必然要体现在业绩上,价值投资是投资者实现自我保护和财富稳定增值的最有效手段,一些中小投资者盲目跟风炒作退市风险警示股、问题股,最终亏损严重,交易所、券商等有关方面应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包括引导投资者看懂上市公司财报,逐渐增强对证券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形成价值投资理念等。